近期,永辉超市的股价表现令人瞩目。自9月24日以来,其股价如火箭般蹿升,累计大涨180%,市值净增超360亿元,期间涨停跌停交替,在资本市场掀起波澜。
9月23日,永辉超市的一则官宣成为股价异动的导火索。名创优品实控的骏才国际出资约62.7亿元,收购牛奶公司和京东持有的永辉超市股份,以29.4%的持股比例成为第一大股东。此消息对永辉超市而言本是利好,市场也期待新大股东能带来变革,永辉超市随之开启爆发行情,连拉涨停板。与此同时,A股大盘正处于史诗级行情之中,多部门出台的刺激政策推动沪深京三市估值大修复,且市场对12月政治局会议刺激消费的预期强烈,商超零售等与消费密切相关的板块迎来大爆发,永辉超市在这股浪潮中受益,其股价短期内的大幅暴涨更多是A股大市回暖下资金面疯狂抱团驱动。
然而,在股价狂欢背后,永辉超市的商业模式却面临困境。自2021年起,永辉超市经营状况急转直下,营收连续下滑,归母净利润更是三年累计亏损超80亿元。这并非个例,中国超市业态整体呈现盛极而衰之势,2023年超市业态零售额首次同比下滑,众多超市上市企业业绩不佳。其根源在于,超市传统的赚线下流量中间利润的模式遭受双重冲击。线上电商规模持续扩大,其占社会零售总额的比例从2007年的0.6%飙升至2023年的32.7%,而连锁百强零售企业占比萎缩至4.3%。线下方面,便利店、零食量贩店等新兴业态不断分流,如红旗连锁门店扩张迅速且经营良好,零食量贩店以低价优势吸引大批消费者,传统商超的“中间商”生意模式已陷入不可逆的困境。
在行业困境下,胖东来成为逆势增长的典范。其以13家门店取得107亿元销售额和1.4亿元净利润的佳绩,单店盈利超所有商超上市公司。永辉超市试图借鉴胖东来模式,计划调改40-50家门店,首家调改门店开业首日销售额大幅增长。但胖东来模式与永辉超市有本质区别,胖东来主打自有品牌、高服务水平,价格相对较高,覆盖人群有限;而永辉作为全国化商超,核心竞争力在成本与价格,且胖东来深耕区域化,全国复制其模式面临供应链把控难题,难以实现大规模复制,这也意味着胖东来模式难以彻底拯救永辉超市于经营泥沼。
当前,永辉超市PB估值高达9.88倍,处于上市以来最高水平,股价与基本面脱节,存在泡沫。若未来困境反转不及预期,大市疲软或市场风格转变,永辉超市恐将面临动荡风险。永辉超市在股价飙升的背后,既有资金追捧带来的机遇,更有商业模式困境和转型挑战的重重压力,其未来发展走向仍需拭目以待,投资者也应谨慎看待其股价走势,警惕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