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货币基金收益率持续下滑,引发众多投资者热议。不少投资者纷纷表示,货币基金收益已降至历史低位,“把钱放在余额宝很多年了,最近收益率真是低得可以。”“余额宝存了四万多元,昨天收益只有一块多。”这样的感叹在社交平台上屡见不鲜。
作为同业存款的重要配置方,货币基金在今年以来,其持仓人数和整体规模均呈现稳健增长态势。iF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市场货币基金的持有人户数累计达18.52亿户,较2023年末增加6271万户;规模层面,截至三季度末,货币基金总规模已上升至13.03万亿元,较2023年底增加1.76万亿元,成为今年规模总量增加最多的基金类型。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收益率表现。Wind数据表明,截至12月11日,全市场约890只货币基金中,近7日年化收益率跌破1.5%的有352只,占比近四成;低于1.3%的有132只;更有42只低于1%。以天弘余额宝为例,其管理规模庞大达7636.48亿元人民币,截至12月11日,最新万份收益为0.3459,最新7日年化收益率为1.2660%,较年初下降超100BP。易方达旗下相关货币基金收益率也在下行,如“易方达易理财A”“易方达易理财B”截至12月11日近7日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3940%、1.6370%,较今年1月最高点均下降超100BP。在基金管理规模2000亿元以上的14只货币基金中,仅有5只近7日年化收益率在1.5%以上。国盛证券研报提到,三季度货币基金资产净值达到13.02万亿元,较上季度减少1536亿元,同比多减645亿元。
相关分析人士指出,货币基金收益率下行是当前货币政策和货币市场环境下的必然结果。近年来货币基金收益率整体处于下行区间,2018年至2023年,年平均收益率依次为3.51%、2.46%、2.00%、2.13%、1.72%、1.93%。今年11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的《关于优化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自律倡议》和《关于在存款服务协议中引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的自律倡议》影响重大。将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利率纳入自律管理,并要求银行在同对公客户签署的存款服务协议中加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尽管设置了1个月缓冲期,但非银机构可能提前调整,这有利于资金分层的缓解。信达证券分析认为,考虑货基与理财目前现金类资产配置比例较高,这一措施可能使其对债券或是买入返售类资产的需求上升。也有券商观点提到,两项自律倡议短期影响更多集中于货币基金和现金管理类理财中的“可提前支取的定期存款”转投资问题,最终可能带动曲线牛陡,但收益率下行和估值负偏离不可避免。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表示,货币基金收益率创新低还和其底层资产收益率持续走低有关,在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并实施有力度的降息政策背景下,央行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下行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货币基金作为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的产品,其收益率必然受到影响,且随着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利率被纳入自律管理,货币基金的套利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货币基金虽规模仍在增长,但收益率走低的状况已成为投资者和市场关注的焦点,后续其发展态势仍需密切关注宏观政策及市场利率的变化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