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光伏行业的发展态势引发广泛关注,诸多迹象表明,这一曾经蓬勃发展的领域正步入关键的转型调整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
彭博新能源财经数据显示,今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虽达599GW,同比增长35%,但相较于2023年76%的高增速已显著下滑。展望2025-2030年,其预期光伏新增装机复合年均增长率仅约5%,光伏长期需求增长放缓的趋势愈发明显。
联合太阳能多晶硅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龙根在彭博新能源财经上海峰会上表示,今年35%的增长已属不易,若电网负荷难以支撑,明年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行业需反思供应侧是否发展过快。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总裁庄岩也指出,目前光伏需求增速超预期,但消纳是全球性难题,装机量增长放缓乃大势所趋,行业将进入长期充分竞争时代,以往因供需失配导致的周期波动或将得到缓解。
中国国内光伏市场同样面临挑战。今年前十个月,中国光伏新增装机保持同比增长,1-10月新增181.3GW,同比增长27.17%,然而市场暴露出的问题日益增多。华晟新能源董事长徐晓华强调,消纳将是未来行业发展的最大阻碍,过去依靠组件技术迭代带动行业增长的模式或已失效,未来需注重产品与项目、解决方案及电网的匹配结合。
“内卷”成为今年中国光伏行业的关键词,行业出清节奏至关重要。与此同时,贸易壁垒也给行业带来巨大冲击。美国大选结果出炉,特朗普当选,其政策主张可能通过降低企业所得税及提高关税保护本土光伏制造业,且有废除《削减通胀法案》的担忧,这将对中国光伏企业进入美国市场产生重大影响。此外,美国商务部11月29日公布的东南亚四国反倾销税率初步裁定结果,涉及中国主要光伏龙头企业相关产能的税率落在21.3%-77.9%区间内,给行业出口带来沉重压力。庄岩认为,该结果反倾销税偏高,美国政策重点在于激励企业赴美设厂并保障供应链安全,遵循“先来后到”原则。彭博新能源财经光伏分析师谭佑儒建议企业重新调整并加快布局东南亚以外的全球化产能,如中东地区投产的海外多晶硅制造具有成本优势,可为当地光伏供应链奠定基础。
面对行业困境,仅靠市场行为难以维持健康发展。今年下半年起,业内呼吁政府宏观调控的声音渐强。工信部正式发布修订后的相关规范条件和管理办法,提高了行业门槛。徐晓华预测,以目前调控深度,部分小产能难以撑过明年上半年,明年下半年至明年底将有一轮阶段性洗牌,行业价格有望回升,国内宏观调控对行业复原极为关键,其深度和力度将影响众多企业走势。
通威股份首席技术官邢国强指出,目前行业仍有诸多瓶颈待突破,若按现有预测,中国碳中和目标实现或存困难。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副局长顾宇表示,光伏企业将在主管部门指导和行业协会协调下完善行业标准规范,加强产能调节,开展优存量、控增量、提质量工作,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监督机制,实现良性竞争。商务部也将一如既往维护良好环境,为光伏行业发展保驾护航,包括探索建立外贸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追踪体系,鼓励企业绿色转型,细化产业跨境布局国别指导目录,指导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维护中国光伏行业利益。